2016年1月28日星期四

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为什么叫“黄花闺女”

 
  “梅花花神”寿阳公主
  刘裕有个特别钟爱的女儿,作为一生在外奔波、难得回家的武将来说,对“小棉袄”总是很愧疚的,很想好好补偿她。于是在这次西征中藏了一点点“私货”,让自己的女婿成名。
 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,反而给女儿留下了一辈子的悲伤和苦痛。也许后人对她满怀同情,把一个浪漫的传说放到了她身上,让她成为后世人眼中永远的“女神”。
  刘裕非常尊重他的夫人
  她叫刘兴弟,出生在383年,这一年发生的惊天动地大事就是淝水之战,刘裕是21岁,穷困潦倒。
  结发妻子叫臧爱亲,温柔贤惠。每天到外面捡碎布,一块块拼起来,缝成衣裤。刘裕就穿着这种“俄罗斯方块”式的服装去砍柴、卖草鞋维持生计。最后穷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,刘裕报名参军。从此,臧爱亲一个人带着女儿,艰难度日。
  多年以后,刘裕飞黄腾达,终于能和臧爱亲再次相聚。但她的年龄也不小了,所以再没有生育,刘兴弟成了他们唯一的子女。
  臧爱亲虽然变成了贵妇人,还是经常织布,一直过着勤俭的生活。无数的人想走“夫人路线”,但到她这里行不通。刘裕对她非常尊敬。
  408年,臧爱亲病逝,活了48岁,那时刘裕被封为豫章郡公,所以她被称为“豫章公夫人”。
  等到刘裕称帝以后,对她非常怀念,追封已经去世12年之久的她为“敬皇后”,而给他生出7个儿子的其他女人都只封为妃嫔。
  京城流传《丁督护歌》
  刘裕对刘兴弟更是倾注了一个父亲所有的爱,为她精心挑了一个夫婿,叫徐逵之。
  这个小伙子的父亲叫徐钦之,任秘书监,和刘裕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。叔叔叫徐羡之,他表面和刘裕很疏远,暗地里比用强力胶粘着还要牢固。刘裕把他先是安插到刘毅阵营,后来又让他做司马德文的助手。他真是潜伏“敌营十八年”,斗智斗勇,在生与死的边缘,为刘裕获得大量的重要情报。
  刘裕想:司马休之就是个纨绔子弟,灭他像踩蚂蚁那样容易,把这个功劳就给宝贝女婿吧,回来名正言顺地提拔他,让女儿也开心一回。
  为了保证徐逵之十拿九稳、万无一失,给他配了三个副将:蒯恩、沈渊子、王允之;给了最先进的装备。出发前对他说:好好争口气,打胜之后荆州刺史位子就是你的。
  这支先头部队在破冢(湖北省江陵县东南)与荆州部队相遇。徐逵之首次独当一面,没学到老丈人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,又骄傲大意。结果一接触就大败,战死在沙场,沈渊子、王允之同时阵亡。蒯恩身经百战,才保全部队,缓缓撤回。
  刘裕如梦惊醒,愤怒之下亲自指挥,最终击败司马休之。
  大胜之后,刘裕心似滴血,痛苦之下,派卫士督护丁旿去告诉女儿这个噩耗。
  丁旿是一员猛将,冲锋陷阵,出入千军万马之中,如入无人之境。让他去和一个女人对话,实在不知所措。
  他站在“公主”面前,不敢抬头,张口结舌。刘兴弟看他脸色不对,知道出了大事。她问一句,丁旿答一句。刘兴弟顿觉天旋地转,放声痛哭,一边哭一边对丁旿说:丁督护啊!
  从此建康城内开始传唱一首悲伤的歌曲《丁督护歌》,大致写的是:一个妻子送丈夫上战场时的无奈和痛苦心情。
  刘裕也听到了这首歌,认为太悲了,没有豪迈的革命激情,不适合主旋律,担心影响到军队士气。于是前面加了8句,前4句为:“督护北征去,前锋无不平。朱门垂高盖,永世扬功名。”
  这支歌曲一直唱到唐朝。李白也有一首著名的诗《丁督护歌》,但主题全变了,是写对纤夫辛苦拖船的同情。
  梅花妆传说与她有关
  刘兴弟从此没有再嫁,在她郁郁寡欢的后半生,也许只有空中飘落的梅花陪伴着她,安慰她的孤独。
  传说,刘裕称帝后,刘兴弟被封为寿阳公主。有一年正月初七的下午,她和侍女们在宫中游玩,过了一会,她觉得累了,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闭眼小憩。
  一阵微风吹来,几朵梅花恰巧落到了她的额头上。她醒来以后,拂去梅花,额上却留下了黄色的淡淡花痕,如同五六个花瓣,看上去更加妩媚漂亮。
  三天以后,她才用水洗掉。从此,她经常摘几片腊梅,贴在自己前额上。宫女们见了,纷纷仿效,开始流行。不久,这种“梅花妆”冲出皇宫,走向全国。不论是民间女子,还是歌伎舞女,都用这种化妆手法。
  梅花为什么落到她的额上不落呢?传说她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,所以寿阳公主就成了“花神”。
  “梅花妆”为什么会流行?当然是因为有这个“大名人”的代言,但也和社会风气有关。
  南朝的上流社会,奢侈放荡,纸醉金迷,女人自然也就打扮得花枝招展。在男人热烈的眼光之中,个个都想当模特,天天都是时装秀。于是,每个女人都成了设计师,衣服不仅款色多样,而且颜色繁复,金、翠、红是主色调。
  在这样的艳妆之下,脸上不搞点名堂出来,不好好“捯饬”一番,就太寒酸,显得“贫富不均”,和衣服很不协调。
  隋唐两代延续了这种审美,唐代又以胖为美,一张大脸上没有花样,看上去太空旷,所以长盛不衰。到了南宋,女人渐渐受到束缚,衣服日渐单调,梅花妆就渐渐冷落了。
  “梅花妆”的千变万化
  因为腊梅不是四季都有,“梅花妆”开始千变万化。
  1、颜色:不仅是黄色,还有红色、绿色;
  2、形状,不只是梅花形、也有动物形,比如小鸟、小鱼、小蝴蝶;
  3、材质:很薄的金箔、纸片、玉片、干花片、鱼鳞片。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,剪成花瓣形,涂上金粉,贴在额上,比金片更加轻薄精致。
  所以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,也用“梅花妆”一词。欧阳修有首著名的词《诉衷情》:“清晨帘幕卷轻霜,呵手试梅妆。都缘自有离恨,故画作远山长。思往事,惜流芳。易成伤。拟歌先敛,欲笑还颦,最断人肠。”
  写的是一个女子早晨起来化妆,想起了远方的爱人,缠绵幽怨,凄美伤感。
  后来这种化妆的对象又有了变化,只用于还没有出嫁的女孩。一旦嫁了人,就是另外的化妆方式了,民间有谚语:“今朝白面黄花姐,明日红颜绿鬓妻”。
  未婚女子用黄色花粉制成的粉料在脸上画成花纹,或者用黄纸、黄花剪成花样贴在脸上,叫做“贴花黄”。北朝流行的《木兰辞》里面,有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”的句子,就是这种化妆方式。
  后来这种花又指菊花,因为菊花傲霜耐寒,比喻有节操,表示处女。有人就把“花黄”倒过来,变成“黄花”放在闺女前面,表示少女还没有结婚,同时指心灵纯洁、品性贞洁。
  慢慢地,“黄花闺女”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